1、盲人乘客不能辨认计价器,因此出租汽车驾驶员正确的收费做法是________。
A、按规定加收服务费
B、按计价器金额收取
C、提前议价
D、收取起步价
答案:B
解释:《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考试》第三章第六节:特殊乘客的服务要求可知,因为盲人不能辨认计价器,驾驶员应当实事求是如实收取费用。
2、下列哪项做法符合《出租汽车运营服务规范》的要求?________
A、按乘客意愿选择合理路线
B、需改变行驶路线时可以不征求乘客意见
C、使用音响和空调是驾驶员的权利
D、乘客的遗留物品,驾驶员可自行处理
答案:A
解释:《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考试》第三章第三节:服务流程可知,运营过程中遇交通堵塞、道路临时封闭或乘客改变目的地等需改变原行驶路线时,须征得乘客同意;满足乘客对出租汽车内设备设施及常备物品的需求主要包括:(1)驾驶员应根据乘客要求控制空调或升降车窗,使车厢内温度符合乘客意愿。(2)音响的使用符合乘客的意愿;乘客离开后,驾驶员应巡视车厢,将废弃物装入垃圾袋。若发现乘客遗留物品,应设法及时归还失主。若一时无法找到失主,应按规定及时上交处理,不得私自留用、索要酬金,甚至敲诈乘客。
3、下列_____行为有利于缓解出租汽车驾驶员疲劳。
A、主动下车帮乘客搬运行李
B、驻点候车时,下车活动
C、行车间隙,进行头、颈部运动
D、行车间隙,进行展肩背运动
答案:ABCD
解释:《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考试》第四章第一节:安全运营基本知识可知,出租汽车驾驶员一旦出现疲劳驾驶症状,切忌继续驾驶车辆,应采取有效措施,适时地减轻和改善疲劳程度,恢复清醒:(1)用清凉空气或冷水刺激面部;(2)喝一杯咖啡或热茶,或食一些酸或者辣的刺激性食品;(3)在合适地方停车,到驾驶室外活动肢体,呼吸新鲜空气;(4)收听轻音乐或将音量适当调大,促使精神兴奋;(5)做弯腰动作,进行深呼吸,使大脑尽快得到氧气和血液补充,促使大脑兴奋;(6)用双手适当力度拍打头部,疏通头部经络和血管,加快人体气血循环 。
4、驾驶员超越从业资格证核定范围,驾驶出租汽车从事经营活动的,由县级以上出租汽车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处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的罚款。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解释:《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考试》第十章第一节: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管理可知,驾驶员未取得从业资格证或者超越从业资格证核定范围,驾驶出租汽车从事经营活动的,由县级以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责令改正,并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5、实施心肺复苏抢救时,胸外心脏按压时的频率为100次/min,每组连续按压15次,应进行________次人工呼吸。
A、1
B、2
C、5
D、15
答案:B
解释:根据《网络预约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考试全国公共科目培训教材》:实施心肺复苏抢救时,胸外心脏按压时频率为100次/min,每组连续按压15次,应进行2次人工呼吸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劳动合同期限3个月以上不满1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1个月
B、劳动合同期限1年以上不满3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2个月
C、3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6个月
D、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可以约定二次试用期
答案:ABC
解释: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 1、劳动合同期限3个月以上不满1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1个月 2、劳动合同期限1年以上不满3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2个月 3、3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6个月
7、交通事故认定书应载明交通事故的________,并送达当事人。
A、基本事实
B、成因
C、当事人的责任
D、处理结果
答案:ABC
解释:交通事故认定书应载明交通事故的、基本事实、成因、当事人的责任,并送达当事人。
8、________采用压燃方式,燃油在高温高压下裂解更容易产生大量人眼看得见的炭烟。
A、柴油车发动机
B、汽油车发动机
C、电动汽车起动机
D、混合动力汽车发动机
答案:A
解释:《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考试》第七章第三节:汽车环保知识可知,发动机采用压燃方式,燃油在高温高压下裂解更容易产生大量人眼看得见的炭烟。
9、关于《安全生产法》的立法目的,下列表述中不准确的是_____。
A、加强安全生产工作
B、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
C、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D、提升经济发展速度
答案:D
解释:关于《安全生产法》的立法目的:为了加强安全生产工作,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制定本法。
10、电喷汽油发动机起动时,驾驶员________踩踏加速踏板,即可节油又能保证发动机冷却液温度尽快达到正常。
A、轻度
B、中等开度
C、全力
D、不需要
答案:D
解释:《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考试》第七章第二节:节能驾驶操作规范可知,电喷汽油发动机起动不需要踏踩油门,因为电喷汽油发动机控制油门踏板的是节气门的开度,供油量及浓混合气都由电喷系统自动控制。
11、某日天降小雨,一辆出租汽车以50公里/小时的速度通过一转弯下坡路段处(限速30公里/小时)时,车辆驶出路外坠入深沟,导致1人死亡、2人受伤。导致该事故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
A、超速行驶
B、雨天路滑
C、制动失效
D、超载行驶
答案:A
解释:《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考试》第四章第一节:安全运营基本知识可知,超速行驶的危害主要集中在(1)超速行驶时,驾驶员不能全面、正确地感知车外的变化。(2)超速行驶降低了驾驶员对空间的认识能力。(3)超速行驶时,驾驶员对速度的判断能力下降。(4)超速行驶会增加驾驶员的疲劳程度,使其反应能力下降。(5)超速行驶影响车辆的操作稳定性。(6)超速行驶使汽车的制动距离增加。(7)超速行驶影响车辆的安全性能等。
12、出租汽车进入出租汽车站点后应当按序停靠。
A、按序排队顺序发车
B、服从站点管理人员的调派与管理
C、不下车私自揽客,不雇人揽客
D、不挑乘客,不强行拼客
答案:ABCD
解释:《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考试》第三章第三节:服务流程可知,进入出租汽车服务站点,出租汽车驾驶员应文明排队,车内等候,按序走车,服从引导调度,不得私自揽客。
13、出租车驾驶员注销注册的申请,应当在与出租车经营者解除劳动关系20日内向原注册的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提出。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释:《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考试》第十章第一节: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管理可知,出租汽车驾驶员在从业资格注册有效期内,与出租汽车经营者解除劳动合同、聘用协议或者经营合同的,应当在20日内向原注册机构报告,并申请注销注册。
14、出租汽车经营者应当为出租车驾驶员________等提供便利。
A、从业资格考试
B、从业资格注册
C、违章处罚
D、继续教育
答案:BD
解释:《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考试》第十章第一节: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管理可知,出租汽车经营者应当为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注册和继续教育等提供便利。
15、多人采用走访形式提出共同的信访事项的,应当推选代表,代表人数不得超过________人。
A、2
B、3
C、5
D、7
答案:C
解释:《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考试》第九章第三节:权益维护可知,多人采用走访形式提出共同的信访事项的,应当推选代表,代表人数不得超过5人。
16、出租汽车驾驶员考核周期内综合得分计至0分的,应当在计至0分之日起_____日内接受服务质量信誉考核专项教育培训。
A、7
B、10
C、15
D、30
答案:C
解释:《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考试》第十章第二节:出租汽车服务质量信誉考核可知,出租汽车驾驶员在考核周期内综合得分计至0分的应当在计至0分之日起15日内到从业资格管理档案所在地有培训资格的机构接受不少于18个学时的出租汽车法规、职业道德和安全意识等培训并凭培训证明到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办理清除计分手续。
17、对车载消防器材,出租汽车驾驶员应________。
A、熟练掌握使用方法
B、在车辆适当位置固定牢靠
C、及时更换铅封
D、定期检查
答案:ABD
解释:《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考试》第四章第二节:安全运营基本要求可知,定期检查车载消防器材性能、安放位置、使用有效期等,凡不符合标准的或超过有效期的,必须及时进行更换。每次使用车载消防器材后,必须送到维修资质的单位进行检查,更换已损坏并重新充装灭火剂和驱动气体,或更换车载消防器材。
18、《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考试》第十章第一节: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管理可知,出租汽车驾驶员不得有拒载、议价途中甩客、故意绕道行驶等行为的,应当加强继续教育;情节严重的,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对其延期注册。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释:《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考试》第十章第一节: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管理可知,出租车驾驶员变更服务单位,如变更后服务单位所在区域与驾驶员取得从业资格证的服务区域在同一区域的,出租车驾驶员应当按照本规定第十八条的规定,直接向所在地原注册的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申请重新注册。
19、导致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的各类因素中,人的因素是安全行车的________。
A、主要因素
B、次要因素
C、客观因素
D、外在因素
答案:A
解释:《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考试》第四章第三节:安全运营心理素质可知,引发道路交通事故的因素有人、车、路和环境等,但人的因素起决定性作用。交通安全与驾驶员的心理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驾驶员的心理因素是安全行车的决定性因素,不具备安全心理素质的驾驶员难以保证行车安全。
20、下列哪些情况易导致驾驶疲劳?
A、坐姿不良血液循环不畅
B、长时间行车
C、睡眠不足
D、车内空气质量差、通风不良
答案:ABCD
解释:以上选项都极易导致驾驶疲劳,会感到困倦瞌睡、四肢无力、注意力不集中、判断能力下降,甚至出现精神恍惚或瞬间记忆消失,出现动作迟误或过早,操作停顿或修正时间不当等不安全因素,极易引发道路交通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