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周某驾驶一辆轻型厢式货车(搭载22人)行驶对丙察公路79公里加150米处时,坠入道路一侧山崖,造成12人死亡、10人受伤。周某的主要违法行为是什么?
A、驾驶逾期未检验的机动车
B、货运机动车载客
C、超速行驶
D、疲劳驾驶
答案:B
解释:货车上装人,那是严重违法啊!
2、夜间在这种道路条件怎样跟车行驶?
A、注意前车信号灯变化
B、使用近光灯
C、使用近光灯
D、做好减速或停车准备
答案:ABCD
解释:谨慎驾驶
3、机动车燃油着火时,不能用于灭火的是什么?
A、路边沙土
B、棉衣
C、工作服
D、水
答案:D
解释:试题问的是首选做什么,第一步当然是迅速关闭发动机。
4、在这种条件的道路上怎样安全行驶?
A、靠路右侧转小弯
B、靠弯路中心转弯
C、借对向车道转弯
D、靠路右侧转大弯
答案:D
解释:由图可知,前方是向左急转弯道路,首先应当靠右侧行驶,靠左转的是小弯,靠右转的是大弯,因此本题选D。
5、驾驶汽车通过连续弯道时,尽量靠弯道右侧行驶。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释:驾驶汽车通过连续弯道时,尽量靠弯道右侧行驶。
6、如图所示,驾驶机动车在居民小区遇到这种情形要连续鸣喇叭,示意行人让路。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解释:不与行人抢路就对了。
7、右侧标志预告距离高速公路东芦山服务区2公里。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释:此图为服务区,没有问题。顺便普及下服务区跟停车区的区别:服务区有吃住加油等服务,停车区属于紧急停车,没有相关的服务。
8、驾驶机动车到达隧道出口时要握稳转向盘,预防出口处的强横向风。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释:由于隧道是一个除了入口和出口之外都是封闭的,因此在出隧道的时候,会出现强烈的反差。所以此时驾驶员就要握稳方向盘,一旦出现横风还能控制好车身,避免跑偏。因此本题正确。
9、右侧标志表示前方路段解除时速40公里限制。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解释:限制速度-表示该标志至前方限制速度标志的路段内,机动车行驶速度不得超过标志所示数值。此标志设在需要限制车辆速度的路段的起点。以图为例:限制行驶时速不得超过40公里。
10、驾驶机动车遇到这个情况可迅速从前车左侧超越。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解释:从图上来看,此车道应该是加速车道,从前车的行驶路线来看,应该是在前方会汇入行车道内,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不能超车。所以本题错误。
11、当驾驶车辆行经两侧有行人且有积水的路面时,应怎样做?
A、加速通过
B、正常行驶
C、减速慢行
D、连续鸣喇叭
答案:C
解释:文明驾驶,减速慢行,防止水溅至行人身上。
12、以下什么地点不能停车?
A、人行横道
B、停车场
C、山区容易塌方、泥石流路段
D、道路施划的停车泊位内
答案:AC
解释:停车场和划有停车位的地方可停,人行横道和容易塌方、泥石流危险的地方不停。
13、驾驶机动车通过漫水路时驾驶人要挂低速挡匀速通过。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释: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六十四条 机动车行经漫水路或者漫水桥时,应当停车察明水情,确认安全后,低速通过。
14、夜间会车前,两车在相距150米之外交替变换前照远近光的作用是什么?
A、会车前两车之间相互提示
B、驾驶操作的习惯行为
C、便于双方观察前方情况
D、驾驶人之间的一种礼节
答案:C
解释:夜间会车,由于视线受限的关系,必须借助灯光等了解周围情况,因此这么做是为了了解情况,因此本题选C。
15、如图所示,驾驶机动车遇到这种情形时,可以从左侧超越。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解释:前方有停车标识,因此该停车,且车前有行人和自行车,应让行。
16、下坡路制动失效后,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可用车身侧面擦撞山坡,迫使机动车减速停车。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释:刹车突然失灵时,摩擦力特别能显神奇功效。可用车前保险杠、车厢等钢性部位与路边岩石、大树或土坡摩擦、碰撞,在不威胁乘车人安全的情况下强行停车。这样,虽对车会造成损害,但是命更重要,就别心疼车了。 因此本题正确。
17、路面标记指示这段道路上最低限速为60公里/小时。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解释:白色的是最低车速,黄色的是最高车速。
18、遇到这种同向行驶的非机动车时怎样行驶
A、注意观察动态
B、适当减速慢行
C、保持安全间距
D、鸣喇叭加速超越
答案:ABC
解释:以安全的角度答题,4最不符标准。
19、驾驶车辆行至道路急转弯处,应怎样做?
A、借对向车道行驶
B、急剧制动低速通过
C、靠弯道外侧行驶
D、充分减速并靠右侧行驶
答案:D
解释:安全驾驶,减速慢行。急转弯处切记减速靠右侧慢行,否则不仅容易侧翻,还容易因为视线死角与对向来车发生碰撞。
20、如图所示,驾驶机动车在这样的狭窄路段会,驾驶人应当减速靠右并保持安全横向距如车离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释:这种情况减速靠右保持安全距离是正确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