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夜间会车前,两车在相距150米之外交替变换前照远近光的作用是什么?
A、会车前两车之间相互提示
B、驾驶操作的习惯行为
C、便于双方观察前方情况
D、驾驶人之间的一种礼节
答案:C
解释:夜间会车,由于视线受限的关系,必须借助灯光等了解周围情况,因此这么做是为了了解情况,因此本题选C。
2、右侧标志表示前方100米是停车接受检查的地点。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释:停车检查-表示机动车必须停车接受检查。此标志设在关卡将近处,以便要求车辆接受检查或缴费等手续。标志中可加注说明检查事项。
3、路右侧白色矩形虚线框内表示允许长时间停车。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解释:虚线短时停车,实线长时停车。
4、山区道路车辆进入弯道前,在对面没有来车的情况下,应怎样做?
A、应“减速、鸣喇叭、靠右行”
B、可靠弯道外侧行驶
C、可短时间借用对方的车道
D、可加速沿弯道切线方向通过
答案:A
解释:在急转弯处,应该减速慢行;鸣喇叭,靠右行,是为了提醒对面来车。总之,安全驾驶为主。
5、驾驶机动车在拥堵的路口遇到这种情况怎样处置?
A、逼其回原车道
B、紧跟前车不让行
C、礼让通行
D、鸣喇叭开前照灯
答案:C
解释:遇到有车辆插入,应当减速让行,避免发生追尾等情况,因此本题选C。
6、右侧这个标志表示前方是分流路口。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解释:图中是车道数增加标志。
7、交通警察发出这种手势信号可以向左转弯。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释:左转弯是面对你,右手伸直,左手斜动
8、驾驶机动车在这个时候要减速慢行。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释:由图可知,机动车即将驶出隧道,在出隧道时需要有一个明适应的过程,因此要减速慢行,确保安全。因此本题正确。
9、关于超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什么?
A、提前开启左转向灯
B、夜间交替使用远近光灯
C、鸣喇叭提示
D、加速从右侧超越
答案:ABC
解释:超车不能从右侧超车,其他说法皆正确。
10、夜间驾驶机动车遇到这种情况时怎样处理?
A、保持正常车速行驶
B、高速行驶避开灯光
C、减速或停车让行
D、开启远光灯对射
答案:C
解释:由图可知,对向来车开着远光灯,此时不要意气用事,而是要为了安全考虑,要减速或停车让行,避免会车时发生意外。因此本题选C。
11、驾驶机动车看到这个标志时,将车速迅速提高到40公里/小时以上。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解释:此标志的意思是限制车速40公里/小时,而题目中出现“以上”二字,因此本题错误。
12、驾驶机动车通过这个铁路道口时要减速停车。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释:红灯亮了呀,亲。
13、受伤者在车内无法自行下车时,可设法将其从车内移出,尽量避免二次受伤。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释:如题,受伤者既然无法自行下车,那肯定说明是行动不便的,若不设法将伤者从车内转移出来,万一车子发生什么状况,受伤者可能都无法及时躲避,这样很容易造成更大的伤害。因此这题是正确的。
14、如动画所示,驾驶机动车遇到这种情况要如何处置?
A、加速通过
B、立即停车
C、鸣喇叭示意行人让道
D、先注意观察行人、非机动车动态,再通过
答案:D
解释:由动画可知,前方是人行横道,遇到这种情况应当一看二慢三通过,因此本题选D。
15、驾驶机动车不得超越正在超车的车辆。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释:前方车辆正在超车时,后车不得超车,以防发生事故。
16、某日13时10分,罗某驾驶一辆中型客车从高速公路0公里处出发,下午14时10分行至该高速公路125公里加200米处时,发生追尾碰撞,机动车驶出西南侧路外边坡,造成11人死亡、2人受伤。罗某的主要违法行为是什么?
A、超速行驶
B、不按交通标线行驶
C、客车超员
D、疲劳驾驶
答案:A
解释:因为,高速最高时速为120公里/小时,而案例中根据时间可推算出超速5.2公里,所以该案例为超速。
17、机动车在环形路口内行驶,遇有其他车辆强行驶入时,只要有优先权就可以不避让。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解释:机动车在行驶过程中,遇到抢行的车辆,即使具有行使优先权,考虑到安全问题,还是要减速让行。
18、驾驶机动车遇到这种情况的人行横道线可以加速通过。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解释:遇到前方有人行横道应减速慢行,接近时停车让行。而由图中更可知有行人即将穿过,因此本题错误。
19、如图所示,驾驶机动车行驶至此路段时,应当减速靠右侧行驶。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释:转弯处,又窄路,中心实线,又会车,正确做法是靠右边减速行驶。
20、夜间驾驶机动车遇到这种情况时怎样超车?
A、开远光灯
B、交替使用远近光灯
C、开近光灯
D、开危险报警闪光灯
答案:B
解释:《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七条 机动车超车时,应当提前开启左转向灯、变换使用远、近光灯或者鸣喇叭。因此本题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