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驾驶机动车进入隧道口前按照隧道口标志上规定的速度调整车速。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释:在隧道入口前很明确地竖立了两个道路标志,一个是规定了车速的限速标志,一个是提醒前方是隧道的标志。因此综合起来看,本题就是对的。
2、右侧标志警告距离前方有人看守铁道路口100米。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解释:此标志为前方50米处无人看守铁道路口。
3、雪天行车,由于路面湿滑,车轮附着力减小,因此应当加大两车之间的安全距离。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释:雪天应当加大两车安全距离。
4、在雪天临时停车要开启前照灯和雾灯。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解释:雪天在道路上临时停车,应当开启危险报警闪光灯,用以提醒其他车辆注意。因此本题错误。
5、路右侧白色矩形虚线框内表示允许长时间停车。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解释:虚线短时停车,实线长时停车。
6、行车中轮胎突然爆裂时的不正确做法是什么?
A、保持镇静,缓抬加速踏板
B、紧握转向盘,控制机动车直线行驶
C、采取紧急制动,在最短的时间内停车
D、待车速降低后,再轻踏制动踏板
答案:C
解释:注意本题所考的是不正确的做法,爆胎时不能采取紧急制动,因此本题选C。
7、如图所示,驾驶机动车在居民区遇到这种情形,应如何安全驾驶?
A、紧跟其后行驶
B、低速慢行
C、连续鸣喇叭示意
D、保持必要的安全距离
答案:BD
解释:低速行驶,保持距离。
8、驾驶机动车在交叉路口遇到这种情况可以不让行。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解释:虽然绿灯时可以直行,但由于对向左转车辆已经转到如图位置了,因此应当予以让行,否则会发生碰撞,所以本题错误。
9、如图所示,当您看到这个标志时,应该想到什么?
A、前方有人行横道
B、应当相应减速行驶
C、视野范围内无行人可以保持原速行驶
D、视野范围内无行人可以适当加速通过
答案:AB
解释:选项1、2是安全的,3、4都不安全。
10、驾驶机动车通过短而陡的上坡坡道时,采用加速冲坡的方法,在接近坡顶时应提前松开加速踏板,利用惯性冲过坡顶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释:不要临到坡前才加速冲坡,而应先对坡度的大小,长短作出适当估计,提前加速,充分利用汽车的惯性冲坡,做到“高速档不硬撑,低速档不硬冲”,以利节油。
11、驾驶机动车在高速公路行驶过程中,发现前方有动物突然横穿时,可以采取急转向的方式避让。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解释:驾驶机动车在高速公路行驶过程中,发现前方有动物突然横穿时,驾驶员的第一反应应该迅速踏制动踏板,如果有足够的距离,应迅速停车。不可急转向以防发生事故。
12、右侧标志提醒前方是野生动物保护区。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解释:注意牲畜-用以提醒车辆驾驶人注意慢行。设在经过放牧区、畜牧场等区域的公路上,经常有牲畜横穿、出入的地点前适当位置。
13、在山区道路行驶时,驾驶人要注意什么?
A、保持与前车安全距离
B、避免转弯时占道行驶
C、上陡坡前换低速挡
D、下长坡时,充分利用发动机制动
答案:ABCD
解释:四个选项都是在山区道路安全驾驶的注意事项,因此本题选1234。
14、按照下图红框内的标志,机动车应当在B区域内行驶。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解释:B区域是非机动车道,你看那有个非机动车(自行车图案的是非机动车哦)标志。
15、如图所示,驾驶机动车在公交车站遇到这种情祝要迅速向左变更车道绕行。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解释:不能迅速变道,要减速通过,或者观察后视镜后方无来车,变道后减速通过,因为穿咖啡色的大叔眼看要横过马路了。
16、驾驶机动车在转弯之前应留意旁边行驶的自行车,是因为自行车比较小,不太容易被看到。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释:本题说法正确。
17、驾驶机动车在这个位置怎样安全通过?
A、加速从行人前通过
B、从行人后绕行通过
C、减速、鸣喇叭示意
D、停车等待行人通过
答案:D
解释:还是安全为本,礼让为先等待行人通过
18、某日19时,杨某驾驶大客车,乘载57人(核载55人),连续行驶至次日凌里1时,在金城江区境内050国道3008公里加110米处,因机动车左前胎爆裂,造成12人死亡、22人受伤的特大交通事故。杨某的主要违法行为是什么?
A、疲劳驾驶
B、客车超员
C、超速行驶
D、操作不当
答案:AB
解释:1:题目提到连续行驶到次日凌晨1时,属疲劳驾驶。2:题目提到只能坐55以上,却坐了57人,属客车超员。
19、使用已有裂纹或损伤的轮胎容易引起什么后果?
A、向一侧偏驶
B、爆胎
C、转向困难
D、行驶阻力增大
答案:B
解释:使用已有裂纹或损伤的轮胎容易引起【爆胎】的后果。
20、驾驶人行车中意识到爆胎时,要轻踏制动踏板,缓慢减速停车。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释:意识到爆胎,说明还没爆,可以轻刹;如果已经爆了,刹车容易翻车,所以抢档好些。因此本题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