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驾驶机动车在铁路道口看到这种信号灯时怎样行驶?
A、边观察边缓慢通过
B、不换挡加速通过
C、在火车到来前通过
D、不得越过停车线
答案:D
解释:红灯,你就停了吧。
2、如图所示,在这种情况下通过路口,驾驶人应减速或者停车观察,以应对两侧路口可能出现的危险。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释:行车至十字路口时,应减速或者停车观察过往车辆及行人,以免发生交通事故。
3、驾驶汽车在道路急转弯处怎样行驶?
A、减速靠路右侧行驶
B、不能占用对方车道
C、注意对面来车
D、鸣喇叭示意
答案:ABCD
解释:驾驶汽车在道路急转弯处【减速靠路右侧行驶】【不能占用方车道】【注意对面来车】【鸣喇叭示意】,保证安全驾驶。
4、左侧标志指示高速公路两个行驶方向的目的地。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释:指示高速公路两个行驶方向的目的地.
5、变更车道时只需开启转向灯,并迅速转向驶入相应的车道,以不妨碍同车道机动车正常行驶。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解释:变更车道时,先要观察各种情况,本车道前后,变更后的车道前后,安不安全,确认安全后,才开启转向灯,适当速度驶入变更的车道。所以本题说法有问题。
6、道路划设专用车道的,在专用车道内,其他机动车可以借道超车。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解释:我觉得专用车道指的是“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这些都属于专用车道,什么车走什么道,应该就不能借道超车啊,否则你有可能开到人行道上去借道超车!
7、超车过程中,被超车辆突然加速怎么办?
A、加速迅速超越
B、变换远近光灯超越
C、减速放弃超车
D、持续鸣喇叭超越
答案:C
解释:和谐第一,您就别跟前车飙车了,别斗气,出事故多半是斗气引起的。
8、发生交通事故后,防止二次事故的有效措施是什么?
A、疏散人员
B、开启危险报警闪光灯
C、标记伤员的原始位置
D、正确放置危险警告标志
答案:ABD
解释:选项124都是防止二次事故的有效措施,而选项3则让人有种要明确责任归属的感觉了。因此本题选124。
9、右侧标志表示前方路口7:00-10:00允许车辆直行。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释:直行-表示只准一切车辆直行。此标志设在直行的路口以前适当位置。
10、行车中遇牲畜通过道路影响通行时,可采取连续鸣喇叭的方式进行驱赶。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解释:遇到牲畜通过道路,不能鸣笛,如鸣笛反而会惊吓牲畜站在马路中间。应减速慢行,等牲畜通过后再前进。
11、驾驶机动车遇到这种情况要靠右侧停车等待。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释:如图所示,前方是隧道,且对向有来车出隧道,此外信号灯为红色,因此此时应当靠右侧停车等候,所以本题正确。
12、右侧标志警示前方是什么路口?
A、T型交叉路口
B、Y型交叉路口
C、十字型交叉路口
D、环形型交叉路口
答案:D
解释:交叉路口-用以警告车辆驾驶人谨慎慢行,注意横向来车。设在平面交叉路口驶入路段的适当位置。
13、右侧标志是什么?
A、前方道路靠右侧行驶
B、前方道路不允许直行
C、前方是直行单行路
D、前方注意右侧路口
答案:C
解释:表示一切车辆单向行驶。此标志设在单行路的路口和入口处的适当位置。
14、路面标记指示前方路口仅允许车辆向右转弯。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解释:路面上的标志是禁止右转弯。
15、关于驾驶机动车跟车行驶,以下做法正确的是什么?
A、与前车保持足以采取紧急制动措施的安全距离
B、与前车保持较近距离,以防加塞
C、将注意力全部集中在所跟随的车辆上
D、将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后方的车辆上
答案:A
解释:驾驶机动车跟车行驶时,应当与前车保持足以采取紧急制动措施的安全距离。
16、救助全身燃烧伤员可以采取向身上喷冷水灭火的措施。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释:这是因为用冷水喷上去除了能够给创面降温以外,还能清洁伤口。因此本题正确。
17、前方标志表示向左是单向行驶道路。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释:单行路向左-表示一切车辆向左或向右单向行驶。此标志设在单行路的路口和入口处的适当位置。
18、遇高速公路限速标志标明的车速与行驶车道车速规定不一致的,应按照车道行驶规定的车速行驶。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解释:《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七十八条中有提到,道路限速标志标明的车速与上述车道行驶车速的规定不一致的,按照道路限速标志标明的车速行驶。
19、驾驶机动车在这种情况下要跟前车进入路口等待。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解释:由图可知,前方出现堵塞,遇到这种情况,虽然前方是绿灯,但仍应原地等待,避免造成横向车道的拥堵。因此本题错误。
20、驾驶机动车上坡行驶如何保持充足动力?
A、在车速下降前减挡
B、在车速下降后减挡
C、在车速过低时减挡
D、尽量使用越级挡
答案:A
解释:车速慢了再换挡不容易前进甚至会熄火,造成车掉下坡来。因此本题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