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钱某驾驶大型卧铺客车,乘载45人(核载40人),保持40公里/小时以上的车速行至八宿县境内连续下坡急转弯路段处,翻下100米深的山崖,造成17人死亡、20人受伤。钱某的主要违法行为是什么?
A、驾驶时接听手持电话
B、超速行驶
C、客车超员
D、疲劳驾驶
答案:BC
解释:1、弯道限速30公里/每小时,故超速行驶。2、乘载45人(核载40人),故客车超员。
2、驾驶机动车遇到这种情况怎样行驶?
A、减速让非机动车先行
B、连续鸣喇叭告知让道
C、从非机动车左侧绕过
D、占对向车道加速超越
答案:A
解释:遇到这种情况时要减速,并让非机动车先通过,因此本题选A。
3、机动车行驶至转弯路段时,易引发事故的驾驶行为有什么?
A、机动车占对向道行驶
B、在弯道内急转转向盘
C、在驶入弯道前不减速
D、机动车靠路右侧行驶
答案:ABC
解释:选项1容易与对向来车发生擦碰,选项23容易造成侧滑,严重的话会侧翻,因此本题选123。
4、如图所示,红色汽车在此地点停车等候是违法行为。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释:路边有禁停标志,红色小车还停在这里是违停。
5、机动车在狭窄的坡路会车时,正确的会车方法是什么?
A、下坡车让上坡车
B、坡顶交会时距离坡顶远的一方让行
C、上坡车让下坡车
D、下坡车已行至中途而上坡车未上坡时,让上坡车
答案:A
解释:因为上坡车停车起步容易后溜,特别是拉重货容易导致动力不足
6、机动车在夜间行驶的主要影响是什么?
A、驾驶人易产生幻觉
B、路面复杂
C、驾驶人体力下降
D、能见度低,不利于观察道路情况
答案:D
解释:机动车在夜间行驶的主要影响是能见度低,不利于观察道路情况。
7、高速行驶的机动车,在转向失控的情况下紧急制动,很容易造成翻车。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释:注意“高速行驶”,也就是说是车速过快的情况下,若是转向失控时使用紧急制动,很容易造成翻车,因此本题正确。
8、在这样的雾天跟车行驶,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加大跟车间距
B、注意前车动态
C、降低行车速度
D、缩小跟车距离
答案:D
解释:雾天行车能见度低,视野不良,因此需要加大跟车距离。
9、路面白色虚线实线指示实线一侧允许跨越。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解释:虚线一侧可以越线,您所在的这个车道是不可以的,因为是实线。
10、机动车遇有急弯路时要在进入弯路后减速。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解释:遇到急弯路应当提前减速慢行,等到进入弯路后减速很容易发生侧滑或侧翻。因此本题错误。
11、车辆发生碰撞时,关于安全带作用的说法错误的是什么?
A、保护颈部不受伤害
B、减轻驾乘人员受伤程序
C、减轻驾驶人疲劳
D、保持正确驾驶姿势
答案:ACD
解释:安全带最重要的作用就是保护驾驶人的生命安全。
12、驾驶机动车在这种道路上怎样行驶最安全?
A、尽快加速超越前车
B、鸣喇叭让前车让路
C、保持距离跟车行驶
D、从前车的右侧超越
答案:C
解释:在这样的交通状况下,不能超车,因此本题选C。
13、如图所示,A车在这样的路口可以借用非机动车道右转弯。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解释:A车在这样的路口不借用非机动车道右转弯。
14、右侧标志警示前方道路两侧不能通行。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解释:这是两侧通行标志。
15、发生该事故的主要原因是驾驶人倒车前没有进行安全确认。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释:倒车没多久就撞到了后方的障碍物,这说明驾驶员在到车前没有了解清楚后方的情况。因此本题正确。
16、驾驶机动车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
A、紧跟前车后方行驶
B、迅速从车左侧超越
C、保持较大跟车距离
D、迅速从车右侧超越
答案:C
解释:遇到这种情况,要多留个心眼,那就是要考虑到可能从车上掉落东西,以免出状况。因此要加大跟车距离,所以本题选C。
17、在冰雪道路上行车时,机动车的稳定性降低,加速过急时车轮容易空转或溜滑。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释:轮胎与地面的摩擦系数降低,轮胎不易附着在地面上,只要一加速,就极易空转或溜滑。
18、右侧标志警告前方路面左侧变宽。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解释:该标志的意思是右侧变窄。
19、在这种情况下被超机动车驾驶人怎样应对?
A、鸣喇叭进行警告
B、减速或靠右停车
C、开远光灯抗议
D、加速反超后告诫
答案:B
解释:虽然遇到机动车这样超车,会心里不爽,但为了安全起见,要让对方先通过,因此本题选B。
20、机动车在高速行驶时,前面扬起的飞石或是遗撒物将挡风玻璃击裂,照成视线模糊不清的情况下,驾驶人要逐渐降低车速,开启危险报警闪光灯并将机动车移至不妨碍交通的地点。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释:在视线模糊不清的状况下若还是高速行驶,很容易因为无法及时发现周围情况而发生事故,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应该逐渐降低车速、开启危险报警闪光灯并将机动车移至不妨碍交通的地点。因此本题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