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驾驶机动车在雾天两车交会时怎样做最安全?
A、开启远光灯
B、低速大距离
C、开启近光灯
D、开启雾灯
答案:B
解释:雾天行车能见度低,视野不良,因此与其他车辆会车时要低速会车,目的是为了加大会车距离。因此本题选B。
2、某日19时,杨某驾驶大客车,乘载57人(核载55人),连续行驶至次日凌里1时,在金城江区境内050国道3008公里加110米处,因机动车左前胎爆裂,造成12人死亡、22人受伤的特大交通事故。杨某的主要违法行为是什么?
A、疲劳驾驶
B、客车超员
C、超速行驶
D、操作不当
答案:AB
解释:1:题目提到连续行驶到次日凌晨1时,属疲劳驾驶。2:题目提到只能坐55以上,却坐了57人,属客车超员。
3、在积雪覆盖的冰雪路行车时,可根据路边树木、电杆等参照物判断行驶路线。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释:在积雪覆盖的冰雪路行车时,路面看不到,只能根据路边树木、电杆等参照物判断行驶路线。
4、机动车在高速行驶时,前面扬起的飞石或是遗撒物将挡风玻璃击裂,照成视线模糊不清的情况下,驾驶人要逐渐降低车速,开启危险报警闪光灯并将机动车移至不妨碍交通的地点。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释:在视线模糊不清的状况下若还是高速行驶,很容易因为无法及时发现周围情况而发生事故,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应该逐渐降低车速、开启危险报警闪光灯并将机动车移至不妨碍交通的地点。因此本题正确。
5、在路口掉头时,只要不妨碍行人通行可以在人行横道完成掉头。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解释:人行横道禁止掉头。虽然设有交通隔离护栏路段的人行横道不设禁止掉头交通标志,但规定严禁在人行横道掉头,这主要是为了保护人行横道上行人的安全。因为行人具有优先通行权,人行横道就视同“禁止性标志”。
6、如图所示,驾驶机动车遇到前方车辆正在停车时,以下做法正确的是什么?
A、提前减速并停车等待
B、借对向车道超越前车
C、鸣喇叭催促前车让路
D、继续行驶,靠近前车
答案:A
解释:驾驶机动车遇到前方车辆正在停车时,需要提前减速并停车等待,等前车走后方可再过。
7、右侧标志表示鸣喇叭提醒。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解释:右侧标志是人行横道的意思。
8、下长坡时,控制车速的正确方法是什么?
A、空挡滑行
B、挂低速档
C、踏下离合器踏板滑行
D、使用驻车制动器
答案:B
解释:下坡时不能空挡滑行,也不能塌下离合器踏板滑行,而驻车制动是在停车后用的,因此本题选B。
9、车辆在山区道路跟车行驶时,应怎样做?
A、紧随前车之后
B、适当加大安全距离
C、适当减小安全距离
D、尽可能寻找超车机会
答案:B
解释:山区道路行车,要加大安全距离,发生事故时,有反应时间和反应距离。
10、右侧标志指示前方设有避让来车的处所。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释:这个不常见,旁边没有公交站台,看见这题选对就好!
11、驾驶机动车在隧道内行驶,车辆出现故障时,应该立刻靠边停车,拦截过往车辆,帮助检修。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解释:隧道内禁止停车,既然车辆还在行驶,就应该减速慢行坚持驶离隧道并在安全的区域停车处理。
12、如图所示,当与对向车辆有会车可能时,不得超车。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释:当然不能超车,否则可能有危险。
13、交通警察发出的是禁止通行手势信号。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释:左手过头勿前行
14、右侧标志提醒前方200米有村庄。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释:上边是村庄-用以提醒车辆驾驶人小心驾驶。设在紧靠村庄、集镇且视线不良的路段以前适当位置。 下边200米是距离。
15、驾驶汽车在非禁鸣路段,遇复杂交通情况时可合理使用喇叭。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释:驾驶汽车在非禁鸣路段,遇复杂交通情况时可合理使用喇叭。
16、驾驶人下车前要观察后视镜和侧头观察左后侧情况。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释:驾驶人下车前要观察后视镜和侧头观察左后侧情况,以防万一。
17、驾驶机动车看到这样的儿童怎样行驶?
A、紧跟在后面行驶
B、从左侧加速让过
C、鸣喇叭示间让道
D、减速或停车避让
答案:D
解释:遇到这样的情况要减速慢行,必要时停车避让,以免孩子从滑板上掉下来或是移动位置。因此本题选D。
18、驾驶机动车在上坡道路跟车行驶,遇到前车停车时,为防止前车起步时溜车,应适当加大安全距离。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释:加大安全车距有利于安全行车。
19、如图所示,驾驶机动车在雨天行经交叉口时必须鸣喇叭,并加速通过,以免造成交通混乱。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解释:雨天路滑影响制动效果,在交叉路口加速容易造成事故。
20、机动车驶离高速公路进入匝道后,要使车速降到限定时速以下。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释:高速公路上的行驶车速远高于匝道上的行驶车速规定,因此在进入匝道后就要降低车速,以满足匝道行驶的车速要求。因此本题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