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当车辆驶出隧道时,驾驶人容易出现图中所示的“明适应”现象,以下正确的做法是什么?
A、加速驶出隧道
B、减少与前车距离,利用前车挡住强光
C、与全程保持安全距离,降低行驶车速,驶出隧道
D、变更至车辆较少的车道,迅速驶出隧道
答案:C
解释:当车辆驶出隧道时,与前车保持安全距离,降低行驶车速,驶出隧道。
2、动画6中有几种违法行为?
A、一种违法行为
B、二种违法行为
C、三种违法行为
D、四种违法行为
答案:C
解释:有3种违法行为:1、打电话;2、不系安全带;3、与前方拥堵走应急车道!
3、驾驶机动车进入隧道口前按照隧道口标志上规定的速度调整车速。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释:在隧道入口前很明确地竖立了两个道路标志,一个是规定了车速的限速标志,一个是提醒前方是隧道的标志。因此综合起来看,本题就是对的。
4、右侧标志警告距离前方有人看守铁道路口100米。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解释:此标志为前方50米处无人看守铁道路口。
5、夜间在这种道路条件怎样跟车行驶?
A、注意前车信号灯变化
B、使用近光灯
C、使用近光灯
D、做好减速或停车准备
答案:ABCD
解释:谨慎驾驶
6、右侧标志提醒前方注意右侧路口有汇入车辆。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释:注意合流,用以警告车辆驾驶人注意前方有车辆汇合进来。
7、当你看到前方车辆行驶线路左右摆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什么?
A、车内驾驶人可能为酒后驾车,应当保持距离
B、车内驾驶人可能为酒后驾车,可以加速超过
C、车内驾驶人可能为吸毒后驾车,可以加速超过
D、此情况较为安全,可以紧密跟随
答案:A
解释:左右摆动说明前方驾驶人可能酒驾或者毒驾,要保持距离,只有A选项正确。
8、驾驶机动车在这种道路上超车可借对向车道行驶。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解释:黄色单实线是不能越线超车的,因此本题错误。
9、遇伤者被压于车轮或货物下时,要立即拉住伤者的肢体将其拖出。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解释:车轮压住了伤者,必须将车轮或货物移开后才能将伤者移出。如果硬拖的话,容易使伤者伤得更严重。好比你直接拿只蚯蚓,按住下本身,在拉上半身,结果是什么呢?2只蚯蚓,呵呵!
10、如图所示,雾天驾驶机动车跟车行驶,应加大与前车的距离。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释:雾天驾驶机动车跟车行驶,应开启前后雾灯,同时加大与前车的距离保证行车安全。
11、驾驶机动车驶出这个环岛路口怎样使用灯光?
A、开启左转向灯
B、开启报警闪光灯
C、不用开转向灯
D、开启右转向灯
答案:D
解释:由图可知,前方有两条道可供行驶,而驾驶车辆若想要离开环形路口,就要靠右侧行驶转出,此时要开启右转向灯告知其他车辆你要离开了。因此本题选D。
12、驾驶机动车通过这个铁路道口时要减速停车。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释:红灯亮了呀,亲。
13、行车前应对机动车驾驶室、发动机舱、车外部、轮胎进行检查。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释:没有问题,确保安全,才能行车。
14、驾驶机动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不得倒车、逆行、穿越中央分隔带掉头或者在车道内停车。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释:驾驶机动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不得倒车、逆行、穿越中央分隔带掉头或者在车道内停车。
15、在行驶中,驾驶人在注意与前车保持安全距离的同时,也要谨慎制动,防止被后车追尾。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释:在行驶过程中要留意与前后车的距离,因此若是贸然使用制动,很容易使后车来不及反应发生追尾,所以本题正确。
16、车辆通过学校和小区应注意观察标志标线,低速行驶,不要鸣喇叭。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释:学校区域和居民区通常禁止鸣笛,减少噪音,以免影响居民生活和学生学习。同时,这些地方人流量大,要时时留意交通状况,减速慢行。
17、驾驶机动车在山区道路上坡路段行驶,因发生故障需停车检修时,以下做法正确的是什么?
A、拉起驻车制动器
B、开启危险报警闪光灯
C、在后方用塞车木或石块塞住车轮,以防车辆后溜
D、按规定在车后方设置警示标志
答案:ABCD
解释:驾驶机动车在山区道路上坡路段行驶,因发生故障需停车检修时,需要:拉起驻车制动器;开启危险报警闪光灯;在后方用塞车木或石块塞住车轮,以防车辆后溜;按规定在车后方设置警示标志。
18、该车道路面导向箭头指示前方道路仅可直行。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释:该车道路面导向箭头指示前方道路仅可直行。
19、如图所示,驾驶机动车通过小区遇到这种情况,应减速行驶,随时准备停车。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释:有个足球出现在路边,说明可能有小孩子在玩,随时可能冲出来捡球,所以要减速,随时准备停车。
20、下列关于驾驶汽车突然变道加塞说法正确的是什么?
A、缓解交通拥堵
B、易引发交通事故
C、提高通行效率
D、造成道路拥堵
答案:BD
解释:就跟大家排队似的,来一插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