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驾驶员在高速路上行驶时,车辆左前轮突然爆胎,须第一时间紧握转向盘,然后轻踏制动踏板进行减速,并将车停靠在紧急停车带上。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
A、爆胎后,车辆行驶方向易发生变化,须紧握转向盘
B、爆胎后,车辆自身开始减速,所以只需轻踏制动踏板
C、爆胎后,紧急制动容易引起侧翻
D、轻踏制动踏板进行减速是为了保护轮胎
答案:AC
解释:在车辆爆胎时如果不尽力控制方向,或者采取紧急制动都容易引起车辆侧翻,所以需要紧握方向盘,轻踏制动踏板进行减速。
2、通过居民小区时需要注意什么?
A、遵守标志
B、遵守标志
C、不鸣喇叭
D、避让居民
答案:ABCD
解释:通过居民小区时需要注意【遵守标志】【低速行驶】【不鸣喇叭】【避让居民】避免交通事故。
3、驾驶机动车遇到这样的行人怎样礼让?
A、加速从前方绕过
B、加速从身后绕行
C、减速或停车让行
D、连续鸣喇叭提醒
答案:C
解释:遇到这种情况要减速慢行,必要时停车让行。因此本题选C。
4、在泥泞路段行车,要怎样控制速度,匀速一次通过?
A、使用驻车制动
B、踏下离合器踏板
C、踏制动踏板
D、用加速踏板
答案:D
解释:注意关键:匀速一次性通过,因此要控制要油门,避免熄火等情况发生,因此本题选D。
5、驾驶机动车在高速公路行驶,由加速车道汇入行车道时,操纵方向盘不应该过急过猛。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释:在高速公路上,从加速车道汇入行车道时,转向盘的操作不要过急、过猛。
6、驾驶机动车在这个路口右转弯时要避让非机动车。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释:右转弯时在非机动车道有非机动车正在前进,此时应当注意避让,待非机动车通过后再转弯,因此本题正确。
7、驾驶汽车通过人行横道时要注意下列哪些情况?
A、突然横穿的儿童
B、急速通过的自行车
C、缓慢通过的行人
D、准备横过的行人
答案:ABCD
解释:驾驶汽车通过人行横道时要注意【突然横穿的儿童】【急速通过的自行车】【缓慢通过的行人】【准备横过的行人】避免交通事故。
8、道路右侧白色虚线指示可越线变更车道。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释:试题说的是可越线变更车道并没说右侧超车,白色虚线是可以变更车道的。
9、机动车在高速公路上,因故障不能离开行车道时,可在行车道上迅速抢修。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解释:错在,驾驶人的步骤,在车出现毛病时,无法移动时,应该在车后方,放下紧急闪光灯,然后在抢修。
10、驾驶机动车的驾驶人不需要系安全带。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解释:研究表明,假设气囊加安全带是100%安全的话,安全带的作用是70%,气囊的作用是30%。
11、驾驶机动车在隧道内行驶,车辆出现故障时,应该立刻靠边停车,拦截过往车辆,帮助检修。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解释:隧道内禁止停车,既然车辆还在行驶,就应该减速慢行坚持驶离隧道并在安全的区域停车处理。
12、驾驶机动车怎样经过公路跨线桥?
A、加速行驶,尽快通过
B、车速控制在15公里/小时以内
C、按照标志限定速度行驶
D、尽量靠桥中心行台
答案:C
解释:如图所示,前方路段的行驶车速限制在40公里/小时,因此要按照此限速标志行驶,且靠右行驶。所以本题选C。
13、驾驶机动车通过这种傍山险路要靠右侧行驶。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释:在这种道路上行驶要靠右行驶,以策安全,同时以免对向有来车无法及时避开。因此本题正确。
14、车辆在泥泞路段发生侧滑时,要向车尾侧滑方向缓打方向盘修正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解释:这题可以这么理解,后轮发生侧滑,当然要向侧滑的一侧转动转向轮来使前轮与之对应,否则不就原地打转了嘛。
15、右侧标志警示前方道路两侧不能通行。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解释:这是两侧通行标志。
16、驾驶机动车在人行横道前遇到这种情况一定要减速慢行。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解释:由图可知,有行人正从人行横道线上横穿道路,而机动车已临近人行横道线,此时应停车让行,以免相撞,因此本题错误。
17、驾驶机动车通过漫水路时驾驶人要挂低速挡匀速通过。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释: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六十四条 机动车行经漫水路或者漫水桥时,应当停车察明水情,确认安全后,低速通过。
18、在这个路口左转弯要靠路口中心点左侧转弯。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释:如图是中心圈,设在平面交叉路口的中心,用以区分车辆大、小转弯,及交叉路口车辆左右转弯的指示,车辆不得压线行驶。因此本题正确。
19、驾乘人员下车时要怎样做以保证安全?
A、停车后立即开门下车
B、观察前方交通情况
C、先开车门再观察侧后情况
D、先观察侧后情况,再缓开车门
答案:D
解释:切记安全第一,所以选D。
20、路缘石上的黄色实线指示路边允许临时停放车辆。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解释:黄色虚线是允许临时,全黄的就禁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