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图所示,驾驶机动车遇到校车停车上下学生时,以下做法正确的是什么?
A、停车等待
B、借对向车道绕行
C、鸣喇叭催促
D、变换远近光灯示意学生让行
答案:A
解释:驾驶机动车遇到校车停车上下学生时,应当停车等待。
2、唐某驾驶一辆大客车,乘载74人(核载30人),以每小时38公里的速度,行至一连续下陡坡转弯路段时,机动车翻入路侧溪水内,造成17人死亡、57人受伤。唐某的主要违法行为是什么?
A、酒后驾驶
B、客车超员
C、疲劳驾驶
D、超速行驶
答案:BD
解释:1:乘载74人(核载30人) 所以客车超员。2:弯道限速30公里/每小时,所以超速行驶。
3、右侧标志提醒前方是驼峰桥。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解释:实心的:路面高突标志空心的:驼峰桥
4、大风沙尘天气行车,以下做法正确的是?
A、降低行驶速度
B、注意观察路面情况
C、关紧车窗
D、握稳转向盘
答案:ABCD
解释:1、出行前注意检查车辆密封性关紧车窗;2、注意观察路面状况,选择合适的行车道路;3、注意慢速行车、紧握方向盘,防止车辆偏移;4、行车时注意保持车距。
5、倒车过程中要缓慢行驶,注意观察车辆两侧和后方的情况,随时做好停车准备。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释:倒车时主要观察车后面和车两侧的情况,整个过程要缓慢谨慎,安全第一。
6、机动车在高速公路意外撞击护栏时,有效的保护措施是向相反方向大幅度转向。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解释:这样做容易造成车子侧翻或倾翻,因此正确的做法是握紧方向盘,适当修正。因此本题错误。
7、路面标记指示这段道路上最高限速为50公里/小时。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释:限速标志为50公里/小时,所以此题正确。
8、出车前对轮胎进行哪些方面的检查?
A、什么也不用检查
B、轮胎有没有清洗
C、备胎在什么位置
D、轮胎的紧固和气压
答案:D
解释:对轮胎的检查是为了确保在行车过程中能安全行驶,由此本题应选D。
9、驾驶机动车在这种情况下不能直行和左转弯。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释:直行和左转都是红灯,所以不能直行和左转。
10、在泥泞路段行车,要平稳地转动方向盘,避免由快速转动方向盘而引起侧滑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释:行车过程中根据车辆的转向与滑动情况,平稳地转动方向盘、灵活调整。快速的转动方向只会加剧车辆的滑动程度。
11、高速行驶的机动车,在转向失控的情况下紧急制动,很容易造成翻车。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释:注意“高速行驶”,也就是说是车速过快的情况下,若是转向失控时使用紧急制动,很容易造成翻车,因此本题正确。
12、右侧标志表示干路车辆先行。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释:干道的意思应该是主干道的意思,主干道的箭头比较粗当然先行。
13、驾驶机动车在这个路口可以直接向右转弯。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解释:遇到这样的情况,应当开启右转向灯,确认右侧没有非机动车接近时右转弯,避免发生碰撞,因此本题错误。
14、驾驶机动车驶离高速公路时,在进入减速车道前,应提前开启右转向灯,警示后方车辆。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释:驶离高速公路主车道的最佳时机是行至离出口500m处,打开右转向灯,适当调整车速,逐渐平顺地从减速车道始端驶入减速车道。
15、驾驶机动车上坡行驶如何保持充足动力?
A、在车速下降前减挡
B、在车速下降后减挡
C、在车速过低时减挡
D、尽量使用越级挡
答案:A
解释:车速慢了再换挡不容易前进甚至会熄火,造成车掉下坡来。因此本题选A。
16、夜间行车,遇对面来车未关闭远光灯时,应减速行驶,以防两车灯光的交汇处有行人通过时发生事故。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释:灯光刺行人眼看不清会发生事故。因此本题是对的。
17、右侧标志指示前方设有避让来车的处所。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释:这个不常见,旁边没有公交站台,看见这题选对就好!
18、徐某驾驶一辆中型客车(乘载27人)行至四都镇前岭村壶南头路段,在上坡过程中,机动车发生后溜驶出路外坠入落差约80米的山崖,造成11人死亡、7人受伤。徐某的主要违法行为是什么?
A、疲劳驾驶
B、酒后驾驶
C、客车超员
D、超速行驶
答案:C
解释:本题是超载。按照机动车核定的载客人数:大型客车是指核定载客人数20人以上(含20人)的载客汽车;中型客车是指核定载客人数10—19人(含19人)的载客汽车;小型客车是指核定载客人数小9人(含9人)的载客汽车;微型载客汽车是指核定载客人数8人以下(含8人)且排气量小于1升(含1升)的载客汽车。
19、这个标志提示前方车道数量增加。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解释:图中提示合流车道数变少。
20、夜间会车遇到这种情况要警惕两车前照灯交汇处(视线盲区)的危险。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释:夜间行驶时,灯光交汇处过亮,容易造成视线盲区,因此要特别注意此处的情况。因此本题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