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超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什么?
A、提前开启左转向灯
B、夜间交替使用远近光灯
C、鸣喇叭提示
D、加速从右侧超越
答案:ABC
解释:超车不能从右侧超车,其他说法皆正确。
2、右侧标志是何含义?
A、不允许停放车辆
B、允许临时停放车辆
C、允许停车上下客
D、允许停车卸货
答案:A
解释:表示在限定的范围内,禁止一切车辆临时或长时停放。此标志设在禁止车辆停放的地方。禁止车辆停放的时间、车种和范围可用辅助标志说明。
3、在普通道路驾车遇到暴雨,刮水器无法改善驾驶人视线,此时要采取的措施是。
A、减速慢行
B、集中注意力谨慎驾驶
C、立即减速靠边停驶
D、以正常速度行驶
答案:C
解释:本题的关键“刮水器无法刮净雨水”,也就是说无法透过前挡风玻璃看清前方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只能靠边停车,否则很有可能在看不清路况时发生事故。
4、如图所示,在这种无信号灯控制情况下,A、B、C车的通行权顺序是什么?
A、B车、A车、C车
B、C车、A车、B车
C、A车、B车、C车
D、A车、C车、B车
答案:C
解释:交规说明,在这种无信号灯控制情况下应该转弯让直行,右转车辆要让左转车辆。所以A、B、C车的通行权顺序是:A车、B车、C车。
5、右侧标志提示哪种车型不能通行?
A、大型货车
B、大型客车
C、各种机动车
D、小型客货车
答案:C
解释:禁止机动车通行:表示禁止某种机动车通行。此标志设在禁止机动车通行的路段入口处。
6、夜间行车时,全车灯光突然熄灭,应当立即迅速制动,靠边停车。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解释:不应迅速制动,不然后车要撞上你了。
7、驾驶机动车通过这个铁路道口时要减速停车。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释:红灯亮了呀,亲。
8、如图所示,当您看到这个标志时,应该想到什么?
A、前方有人行横道
B、应当相应减速行驶
C、视野范围内无行人可以保持原速行驶
D、视野范围内无行人可以适当加速通过
答案:AB
解释:选项1、2是安全的,3、4都不安全。
9、驾驶机动车在这个时候要减速慢行。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释:由图可知,机动车即将驶出隧道,在出隧道时需要有一个明适应的过程,因此要减速慢行,确保安全。因此本题正确。
10、如图所示,驾驶机动车在居民区遇到这种情形,应如何安全驾驶?
A、紧跟其后行驶
B、低速慢行
C、连续鸣喇叭示意
D、保持必要的安全距离
答案:BD
解释:低速行驶,保持距离。
11、机动车在行驶中突遇制动失灵时,驾驶人要采取什么措施?
A、握稳方向
B、抢挂低速挡减速
C、使用驻车制动器减速
D、开启危险报警闪光灯
答案:ABCD
解释:机动车在行驶中突遇制动失灵时,应当握稳方向并开启危险报警闪光,抢挂低速挡减速,停车后使用驻车制动器,以防车子出现后溜的情况。选项3:使用驻车制动器减速,是说慢慢使用制动器减速,而不是一下拉紧!
12、如图所示,在同向3车道高速公路上行驶,车速低于每小时80公里的车辆应在哪条行车道上行驶?
A、最左侧行车道
B、中间行车道
C、最右侧行车道
D、任意行车道
答案:C
解释:指示牌上已经写清楚了,100-120在左边,80-100在中间,60-80在右边。
13、掉头时,以下做法正确的是什么?
A、不开转向灯
B、提前开启左转向灯
C、在掉头车道掉头
D、在直行车道掉头
答案:BC
解释:掉头要开左转灯,在掉头车道掉头。
14、机动车行经视线受阻的急弯路段时,如遇对方车辆鸣喇叭示意,也应当及时鸣喇叭进行回应。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释:说法正确,鸣笛回应,让对方车辆知道有会车。
15、如图所示,驾驶机动车在乡间道路上行驶,以下做法正确的是什么?
A、在成人和儿童之间快速通过
B、连续鸣喇叭提示后通过
C、从成人身后绕行
D、减速鸣喇叭提示,做好随时停车准备
答案:D
解释:在乡道上行驶,应该减速鸣喇叭提示,做好随时停车准备。
16、道路右侧白色虚线指示可越线变更车道。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释:试题说的是可越线变更车道并没说右侧超车,白色虚线是可以变更车道的。
17、会车中遇到对方来车行进有困难需借道时,应怎样做?
A、不侵占对方道路,正常行驶
B、示意对方停车让行
C、靠右侧加速行驶
D、尽量礼让对方先行
答案:D
解释:尽量礼让一下吧,我们也会遇到这样的困难。
18、汽车的专用备胎可作为正常轮胎长期使用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解释:专用备胎略小于正常轮胎,只适合作临时驾车使用。
19、行车中当驾驶人意识到机动车爆胎时,应在控制住方向的情况下采取紧急制动,迫使机动车迅速停住。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解释:题目只要出现“迅速”,“快”等字眼就是错的,就只有一道题就是事故无可避免的时候要迅速刹车,其他都是错的。
20、驾驶机动车在这样的道路上只能从左侧超越。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释:超车要从左侧超越,因此本题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