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佟某驾驶一辆大客车(乘载54人,核载55人)行至太原境内以45公里的时速通过一处泥泞路段时,机动车侧滑驶出路外坠入深沟,导致14人死亡、40人受伤。佟某的主要违法行为是什么?
A、客车超员
B、超速行驶
C、酒后驾驶
D、疲劳驾驶
答案:B
解释:在普通公路行驶,遇雾、雨、雪、沙尘、冰雹,能见度在50米以内以及在冰雪、泥泞的道路上行驶时,限速为每小时30公里。
2、前方标志告知前方所要经过的重要地名和距离。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释:问的是前方的标志,不是地方的网格线。
3、如图所示,驾驶机动车行经该路段时,以下说法错误的是什么?
A、注意儿童
B、禁止停车
C、禁止鸣喇叭
D、前方禁止通行
答案:D
解释:没有禁止通行的标志
4、右侧标志提醒前方注意右侧路口有汇入车辆。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释:注意合流,用以警告车辆驾驶人注意前方有车辆汇合进来。
5、如图所示,驾驶机动车遇到右侧车道车辆突然变更车道时,应当如何避让?
A、减速让行
B、加速行驶
C、向左打转向迅速超越
D、连续鸣喇叭
答案:A
解释:驾驶机动车遇到右侧车道车辆突然变更车道时,应当减速让行。
6、李某驾驶一辆大客车,乘载21人(核载35人),行驶途中察觉制动装置有异常但未处理,行至双岛海湾大桥时时速为50公里(该路段限速40公里),因制动失灵坠入海中,造成13人死亡、8人受伤。李某的主要违法行为是什么?
A、超速行驶
B、疲劳驾驶
C、客车超员
D、驾驶具有安全隐患的机动车
答案:AD
解释:1:察觉制动装置有异常但未处理 所以为驾驶故障机动车。2:行至双岛海湾大桥时时速为50公里(该路段限速40公里) 所以为超速行驶。此题注意核载35人就是规定可以做35个人,实际乘坐21人所以没有客车超员。
7、右侧标志提醒前方是过水路面。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释:过水路面指的是:通过平时无水或流水很少的宽浅河流,而修筑的在洪水期间容许水流浸过的路面。
8、驾驶装有动力转向的机动车发现转向困难怎样处置?
A、停车查明原因
B、控制转向缓慢行驶
C、降低车速行驶
D、保持机动车直线行驶
答案:A
解释:出现转向困难的情况,就说明有问题产生了,因此要停车检查是什么原因造成转向困难,因此本题选A。
9、机动车在什么样的路面上制动时车轮最容易抱死?
A、混凝土路
B、土路
C、冰雪路面
D、沙土路
答案:C
解释:由于冰雪路面摩擦系数较另外三种路面来说小许多,所以摩擦力比较小,当刹车片和刹车盘之间的摩擦力大于路面和车轮间的摩擦力时,车轮就会抱死而打滑!因此本题选C。
10、驾驶人在超车时,前方车辆不减速、不让道,应怎样做?
A、连续鸣喇叭加速超越
B、加速继续超越
C、停止继续超车
D、紧跟其后,伺机再超
答案:C
解释:行车安全第一,如果继续强制超车,会有发生事故的危险。应该停止继续超车。
11、超车时前方机动车不减速、不让道,驾驶人怎么办?
A、连续鸣喇叭加速超越
B、加速继续超越
C、停止继续超车
D、紧跟其后,伺机再超
答案:C
解释:安全第一,文明行车,所以选C。
12、右侧标志表示前方路段允许超车。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解释:禁止超车-表示该标志至前方解除禁止超车标志的路段内,不准机动车超车。此标志设在禁止超车的起点。
13、驾驶机动车在冰雪路面发生侧滑时,要猛打方向调整。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解释:此时若是转向调整,容易造成更大的状况,因此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应降低车速,利用发动机制动进行减速。所以本题错误。
14、前方标志预告前方距离高速公路终点还有2公里。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释:高速公路终点标志
15、高速行驶的机动车,在转向失控的情况下紧急制动,不会造成翻车。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解释:注意“高速行驶”,也就是说是车速过快的情况下,若是转向失控时使用紧急制动,很容易造成翻车,因此本题错误。
16、隧道上方标志表示限高3.5米。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释:表示禁止装载高度超过标志所示数值的车辆通行。
17、行车中遇到后方车辆要求超车时,应怎样做?
A、及时减速、观察后靠右行驶让行
B、保持原有车速行驶
C、靠右侧加速行驶
D、不让行
答案:A
解释:基于安全和和谐的因素,所以要及时减速让行。
18、驾驶汽车通过连续弯道时,尽量靠弯道右侧行驶。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释:驾驶汽车通过连续弯道时,尽量靠弯道右侧行驶。
19、驾驶机动车与前车距离过近时,容易发生追尾事故。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释:跟车距离很重要,不同的道路对跟车距离要求是不一样的,保持安全距离,才能确保行车安全。
20、驾驶机动车进入居民小区不能超过限速标志限定的速度行驶。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释:由图可知,进入此小区车速限制在5公里/小时,也就是说不能超过5公里/小时,因此本题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