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前方标志表示向左是单向行驶道路。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释:单行路向左-表示一切车辆向左或向右单向行驶。此标志设在单行路的路口和入口处的适当位置。
2、如图,进入交叉口前,车辆不允许跨越白色实线变更车道。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释:白色实线不能压,此题正确。
3、右侧标志表示前方路段解除时速40公里限制。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释:解除限制速度-表示限制速度路段结束。此标志设在限制车辆速度路段的重点。
4、右侧标志提醒前方道路正在施工。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释:施工标志-用以告示前方道路施工,车辆应减速慢行或绕道行驶。
5、驾驶机动车在这个路口允许掉头。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解释:由图可知此为直行车道,因此在这个路口不能掉头。所以本题错误。
6、机动车不得在隧道中倒车。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释:《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五十条 机动车倒车时,应当察明车后情况,确认安全后倒车。不得在铁路道口、交叉路口、单行路、桥梁、急弯、陡坡或者隧道中倒车。因此本题正确。
7、驾驶机动车遇到这种情况时,要快速向左绕过。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解释:遇到这种情况时应减速慢行,必要时停车避让。因此本题错误。
8、驾驶机动车在下坡路段停车怎样使用行车制动?
A、比平路是提前
B、比平路时推迟
C、和平路一样
D、要轻踏制动踏板
答案:A
解释:下坡行驶时,在重力的作用下速度会逐渐提高,比平缓路段需要的距离长。因此本题选A。
9、夜间驾驶汽车在急弯道停车时要开启危险报警闪光灯。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解释:弯道能停车么??题目应该是说车辆故障需要停车,那故障也是要开启危险警报灯的呀。
10、驾驶机动车在高速公路行驶,雨天发生“水滑”现象时,以下做法正确的是什么?
A、双手握稳转向盘
B、迅速转向调整
C、逐渐降低车速
D、急踏制动踏板减速
答案:AC
解释:所谓“水滑”现象就是雨天汽车在积水路面上高速行驶时,轮胎与路面间的存水不能排除,水的压力使轮胎上浮,形成汽车在积水路面上滑行的现象,应双手握紧方向盘并加速踏板的方式减速才能真正让车逐渐减慢
11、抢救失血伤员时,要先采取什么措施?
A、观察
B、包扎
C、止血
D、询问
答案:C
解释:既然是失血伤员,首先要做的当然是止血。因此本题选C。
12、这辆红色轿车可以在该车道行驶。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解释:看红色轿车行驶的车道的信号灯是红色,所以是不能在该道行驶的。
13、驾驶机动车遇到这种情形要怎办?
A、迅速从车左侧超越
B、保持较大跟车距离
C、连续鸣喇叭告知
D、迅速从车右侧超越
答案:B
解释:由图可知,前方车辆从左侧超越后有一个曲线行驶的过程,遇到这种情况应当保持较大的距离,以策安全。因此本题选B。
14、驾驶车辆时,长时间左臂搭在车门窗上,或者长时间右手抓住变速器操纵杆,是一种驾驶陋习。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释:这是种坏习惯,不利于安全驾驶。
15、驾驶汽车行车中怎样选择超车路段?
A、视线良好
B、对面无来车
C、路面无障碍物
D、道路宽直
答案:ABCD
解释:驾驶汽车行车中【视线良好】【对面无来车】【路面无障碍物】【道路宽直】选择路段超车,保障安全行驶。
16、某日19时,杨某驾驶大客车,乘载57人(核载55人),连续行驶至次日凌里1时,在金城江区境内050国道3008公里加110米处,因机动车左前胎爆裂,造成12人死亡、22人受伤的特大交通事故。杨某的主要违法行为是什么?
A、疲劳驾驶
B、客车超员
C、超速行驶
D、操作不当
答案:AB
解释:1:题目提到连续行驶到次日凌晨1时,属疲劳驾驶。2:题目提到只能坐55以上,却坐了57人,属客车超员。
17、机动车发生撞击的位置不在驾驶人一侧或撞击力量较小时,驾驶人不正确的做法是什么?
A、紧握转向盘
B、两腿向前蹬
C、从一侧跳车
D、身体向后紧靠座椅
答案:C
解释:撞击位置不在驾驶人一侧或撞击力量较小时,说明没有跳车的必要。此时在车内比跳车安全得多。除此之外,大家要记住不是万不得已都不要选择跳车。
18、雪天行车中。在有车辙的路段要循车辙行驶。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释:雪天行驶时,道路通常会被雪所掩盖,因此无法了解路面的实际情况。因此为了避免不可见的危险,就要尽可能沿着车辙行驶。因为这样安全系数更高一些。
19、机动车行经没有交通信号的道路,遇行人横过道路时,以下做法错误的是什么?
A、鸣喇叭催促
B、寻找间隙穿插驶过
C、减速或停车避让
D、绕前通过
答案:BCD
解释:注意审题,要求选择错误的选项!!
20、驾驶人进入驾驶室前,首先要做什么?
A、观察机动车周围情况
B、不用观察周围情况
C、开启车门直接上车
D、注意观察天气情况
答案:A
解释:注意“进入驾驶室前”,也就是上车前,因此本题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