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驾驶机动车进入高速公路加速车道后再开启左转向灯。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解释:要先开启左转向灯并确保安全之后才能向左进入高速公路加速车道,因此本题错误。
2、驾驶机动车通过居民小区遇到这种情况怎样处置?
A、立即停车
B、加速通过
C、连续鸣喇叭
D、减速慢行
答案:A
解释:看到前方有皮球,就要联想到可能会有儿童跑出来捡球,而且距离较近,因此要停车避让。所以本题选A。
3、车辆涉水后,应保持低速行驶,怎样操作制动踏板,以恢复制动效果?
A、持续重踏
B、间断重踏
C、持续轻踏
D、间断轻踏
答案:D
解释:采用间断轻踏摩擦刹车片来加热蒸发水分,恢复制动
4、驾驶机动车驶出这个环岛路口怎样使用灯光?
A、开启左转向灯
B、开启报警闪光灯
C、不用开转向灯
D、开启右转向灯
答案:D
解释:由图可知,前方有两条道可供行驶,而驾驶车辆若想要离开环形路口,就要靠右侧行驶转出,此时要开启右转向灯告知其他车辆你要离开了。因此本题选D。
5、驾驶机动车遇到这种情况时,要快速向左绕过。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解释:遇到这种情况时应减速慢行,必要时停车避让。因此本题错误。
6、驾驶机动车在学校附近遇到这种情况要尽快加速通过。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解释:遇到这种情况,要预防有学生在道路上跑动等行为,且前方有人行横道线,因此要减速慢行,必要时停车,所以本题错误。
7、遇后车发出超车信号后,只要具备让超条件应怎样做?
A、迅速减速或紧急制动
B、让出适当空间加速行驶
C、主动减速并靠右侧行驶
D、靠道路右侧加速行驶
答案:C
解释:文明礼让,和谐驾驶。如果遇到后车发出超车信号,我们应该主动减速并靠右侧行驶。
8、遇到这种跨江,河海大桥时,可能会遇到横风,要控制好方向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释:通过跨江、河、海大桥时,可能会遇到横风,要控制好方向。
9、路中两条双黄虚线并列组成的双黄虚线指示潮汐车道的位置。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释:所谓“潮汐车道”,是指根据早晚交通流量不同情况,对有条件的道路,通过车道灯的指示方向变化,控制主干道车道行驶方向,来调整车道数。 例如,左转车道很拥堵,但直行车道却车少畅通;交警通过遥控装置,在很短的时间,直行车道就变为左转车道,左转车龙就“消化”了,车道可随车流量随时变化。
10、驾驶机动车在交叉路口遇到这种情况如何对待?
A、直接进入路口内等待
B、在路口停止线外等待
C、从右侧非机动车道通过
D、借对向车道通过路口
答案:B
解释:虽然前边是绿灯,但是前边已经堵到路口,你在过去直接把横向的车道也给堵了,还是和谐一点在路口停止线外等待吧。
11、右侧标志提醒前方是非机动车车道。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解释:黄底的是注意的意思,此标志的意思是注意非机动车。
12、夜间行车时,全车灯光突然熄灭,应当立即迅速制动,靠边停车。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解释:不应迅速制动,不然后车要撞上你了。
13、道路划设专用车道的,在专用车道内,其他机动车可以借道超车。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解释:我觉得专用车道指的是“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这些都属于专用车道,什么车走什么道,应该就不能借道超车啊,否则你有可能开到人行道上去借道超车!
14、会车中遇到对方来车行进有困难需借道时,应怎样做?
A、不侵占对方道路,正常行驶
B、示意对方停车让行
C、靠右侧加速行驶
D、尽量礼让对方先行
答案:D
解释:尽量礼让一下吧,我们也会遇到这样的困难。
15、如图所示,接近人行横道线时怎样安全行驶?
A、提前减速观察
B、注意避让行人
C、随时准备停车
D、抢先加速通过
答案:ABC
解释:避让行人,不要跟行人,非机动车抢行。
16、唐某驾驶一辆大客车,乘载74人(核载30人),以每小时38公里的速度,行至一连续下陡坡转弯路段时,机动车翻入路侧溪水内,造成17人死亡、57人受伤。唐某的主要违法行为是什么?
A、酒后驾驶
B、客车超员
C、疲劳驾驶
D、超速行驶
答案:BD
解释:1:乘载74人(核载30人) 所以客车超员。2:弯道限速30公里/每小时,所以超速行驶。
17、右侧标志提醒前方200米是堤坝道路。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释:前方200米是堤坝路-用以提醒车辆驾驶人小心驾驶,设在沿水库、湖泊、河流等堤坝道路以前适当位置。
18、通过铁路道口时,不得超车。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释:这种复杂路段不能超车,以防挡住视线与火车发生碰撞。
19、前方标志告知前方道路各行其道的信息。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解释:不是各行其道,是各方向终点信息。
20、驾驶机动车在坡道路段跟车行驶时,应保留比平路跟车时更大的安全距离。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释:驾驶机动车在坡道路段跟车行驶时,应保留比平路跟车时更大的安全距离,以防前车故障溜车造成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