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右侧标志告知前方注意残疾人。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释:黄色三角形的都是--注意**的意思。
2、右侧标志表示临时停车不受限制。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解释:禁止车辆临时或长时停放-表示在限定的范围内,禁止一切车辆临时或长时停放。此标志设在禁止车辆停放的地方。禁止车辆停放的时间、车种和范围可用辅助标志说明。
3、机动车行至泥泞或翻浆路段时,要停车观察,选择平整,坚实或有车辙的路段缓慢通过。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释:常识题,注意选择比较坚硬的地方通行,不要选择泥泞地方。
4、由于冰雪路面不能使用紧急制动,遇到突然情况可采取急转向的方法躲避。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解释:冰雪路面最忌紧急转向,本来就不好控制你还玩漂移。
5、驾驶机动车通过路面不平的道路时,应该怎样行驶?
A、保持原速通过
B、挂空挡滑行通过
C、依靠惯性加速冲过
D、低速缓慢平稳通过
答案:D
解释:安全驾驶,减速慢行。路面不平时减速慢行不仅对车有好处而且不会因颠簸影响驾驶。
6、前方标志告知向右100米为室内停车场。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释:你看那个P字上边还有个遮挡,说明是室内的,如果没有上边那个遮挡就是露天停车场。
7、烧伤伤员口渴时,只能喝白开水。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解释:烧伤有创面,会损失体液,淡盐水可补充体液。至于为啥淡盐水可补充体液,因为人的体液本来也含盐,淡盐水可迅速补充。因此本题错误。
8、驾驶机动车在这种情况下要尽快加速通过。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解释:由图可知,应该是刚下过雨的路面,湿滑路面行驶要注意减速慢行,而且在超越非机动车时要注意不要溅水,因此本题错误。
9、救助失血过多出现休克的伤员要采取保暖措施。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释:失血过多 + 休克的伤员;注意是休克,休克的意思是血压下降,口渴,体温下降,意识模糊,皮肤发白,尿量减少的一种状态。所以要采取保暖措施。
10、如图所示,在这种情况下要充分减速靠右行驶。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释:窄路急转弯时并且会车,要充分减速靠右行驶。
11、有效预防机动车发生制动失效的措施是什么?
A、定期维护制动系统
B、行车前检查制动踏板的自由行程
C、正确使用制动,防止热衰退
D、采用液压制动的机动车,行车前检查制动液是否有滴漏
答案:ABCD
解释:四个选项都是对制动系统等的检查,通过检查,预防机动车制动失效的发生。因此本题选1234。
12、机动车从匝道驶入高速公路,应当开启什么灯?
A、左转向灯
B、右转向灯
C、危险报警灯
D、前照灯
答案:A
解释:从匝道驶入高速公路,是由右向左进入,因此要开启左转向灯,因此本题选A。
13、驾驶汽车遇雨、雪、雾等视线不清或路面较滑时怎样安全会车?
A、降低车速行驶
B、加大横向间距
C、应当加速行驶
D、必要时停车避让
答案:ABD
解释:路滑怎能加速行驶。
14、驾驶机动车在公交车站遇到这种情况要迅速停车让行。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释:由图可知,停靠在一边的公交车后有行人穿出,此时应当予以避让,其一是为了避让行人,其二是以防公交车突然起步。因此本题正确。
15、驾驶机动车行驶过程中,如遇到前方车辆行驶速度缓慢时,应持续鸣喇叭催促。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解释:驾驶机动车行驶过程中,如遇到前方车辆行驶速度缓慢时,应注意观察车况,合理超车。
16、发生交通事故后,防止二次事故的有效措施是什么?
A、疏散人员
B、开启危险报警闪光灯
C、标记伤员的原始位置
D、正确放置危险警告标志
答案:ABD
解释:选项124都是防止二次事故的有效措施,而选项3则让人有种要明确责任归属的感觉了。因此本题选124。
17、谨慎驾驶的三原则是集中注意力、仔细观察和提前预防。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释:谨慎驾驶三原则:1集中注意力 2仔细观察 3提前预防。
18、驾驶机动车在路口遇到这种情况的行人怎么办?
A、及时减速停车让行
B、鸣喇叭示意其让道
C、加速从行人前通过
D、开前照灯示意其让道
答案:A
解释:虽然横穿道路的行人算乱穿,但面对这样的情况驾驶员依旧要减速慢行,必要时停车避让,因此本题选A。
19、在这种条件的道路上怎样行驶才安全?
A、靠路左侧转大弯
B、靠弯路中心转弯
C、靠路右侧转小弯
D、借对向车道转弯
答案:C
解释:前方是向右急转弯路段,靠右转弯是小弯,靠左转弯是大弯,因此本题选C。
20、机动车在高速行驶时,前面扬起的飞石或是遗撒物将挡风玻璃击裂,照成视线模糊不清的情况下,驾驶人要逐渐降低车速,开启危险报警闪光灯并将机动车移至不妨碍交通的地点。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释:在视线模糊不清的状况下若还是高速行驶,很容易因为无法及时发现周围情况而发生事故,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应该逐渐降低车速、开启危险报警闪光灯并将机动车移至不妨碍交通的地点。因此本题正确。